国内衍生品市场悄然入春 为何大家都看好股指期货

2019-04-26 12:51:3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部
4月13日,由兴证期货上海第一、第二分公司和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机遇,股指期货再起航”专题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大时代背景下股指期货如何重构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近百名私募机构及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会议。兴证期货总裁刘金平在会上介绍,目前,场内期货和期权,包括商品和金融在内,共有60多个品种,大多数是商品类。虽然我国在场内品种交易很大,多个商品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

4月13日,由兴证期货上海第一、第二分公司和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机遇,股指期货再起航”专题研讨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大时代背景下股指期货如何重构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近百名私募机构及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会议。

兴证期货总裁刘金平在会上介绍,目前,场内期货和期权,包括商品和金融在内,共有60多个品种,大多数是商品类。虽然我国在场内品种交易很大,多个商品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持仓量仅仅是美国总体规模的千分之一。仅就中美之间市场规模的简单的对比而言,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显而易见。另外,从国内政策对期货、期权市场的引导来看,也能感受到衍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

刘金平还举例说:“目前中国大概有5000多只开放式基金,以比较市场化的公募基金为例,持有期货品种的公募基金只有99只,仅占总体的2%。而中国所有的指数基金,仅指宽基指数,持有股指期货的仅有38只。”

因此,刘金平认为,市场扩容的趋势和大家对市场的接受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他表示,99只开放式基金,38只支指数基金是在近两年发展起来的。自去年以来,衍生品领域的扩容、松绑、国际化的三大主题词,完全可以定义为国内衍生品市场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春天。

兴业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柯文玮认为,中国衍生品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自资管新规实施以后,市场上众多大机构最明显的需求是如何替代原本的一些银行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之前很多银行资管产品主要是以预期收益的产品率或者是保本类产品为主,客户也习惯此类产品。那么在资管新规下,这一类产品需求客户的需求还存在,这就需要对这类产品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在这种背景下,金融衍生品工具这类风险管理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国内金融衍生品领域,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高级策略分析师张兆用“大有可为”来形容。他表示,从国内来看,当前及未来对股指期货的需求仍将很大。一是风险管理功能,如机构网下打新时平滑底仓波动性。二是产品创造功能,股指期货与现货资产搭配,创造不同收益率和风险相搭配的产品。三是引导市场重视价值投资。在国际方面,未来MSCI纳入比例由20%继续上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冲工具和衍生品的投资。张兆认为,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品种的国债期货、股指期货和50ETF期权,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重构创新大时代,这是一个重构的大时代,也是一个创新的大时代。”张兆还表示,2019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市场波动小于2018年,机会多于2018年,把握中国重构、全球重构提升风险偏好带来的机会。立足中长期,从全球视角来看,当前中国权益市场,是难得的战略配置机遇期,未来3年,科技成长方向将是超额收益主要来源。

“宏观经济、企业盈利整体处于下行周期,把握结构机会为主。贸易摩擦对经济和企业盈利的影响也将在2019年全方位体现。预计2019年分子端EPS对指数的贡献将弱于2018年,甚至不排除负贡献。相反,来自于中国重构、全球重构对风险偏好阶段性提升,货币流动性环境的改善,这两方面使得估值对指数的贡献强于2018年。”张兆说。

实际上,股指期货自问世以来已经有9年时间,在2015年时,股指期货大幅提高保证金,而在去年,在政策上却有些放松,在上海淘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辉看来,股指期货的发展会经历比较大的阶段,其实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据肖辉介绍,最大的变化实际上发生在2015年,很多机构参与高频交易,原因就是当时流动性强,盈利也非常丰厚。

值得一提的是,肖辉认为今年流动性会有明显的变化。肖辉表示,沪深300的成交量和持仓量在短时间内翻倍,流动性在逐渐好转,如果市场出现较大行情,预计会有一些趋势交易的策略被吸引进来。

最后,在谈及未来股指期货将如何发展时,兴证期货表示,将携手兴业证券,以股指期货为切入点,在股指期货逐步常态化的过程中将坚持“综合化、多元化、机构化、专业化”的业务发展理念,苦练基本功,内外兼修,努力把握股指期货发展的新机遇,继续为广大机构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服务。相信随着股指期货常态化的逐步深入以及股指期权的上市,股指期货市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END*

责任编辑:李国雷主管:崔利华

  • 相关阅读